2007年2月23日 星期五

[想法]關於「法術」的神秘性

  日本動畫 Chevalier 中有一個橋段令我印象深刻。在羅賓和杜蘭抄寫機密文件時,羅賓抄寫的那張紙上忽然浮現了「HO」的字樣。這個符號是敵人──「詩人」常用的咒文,這表示文件被下了法術,被不該看到的人看到時就會發作。看到這個咒文的羅賓,開始雙手不受控制地掐自己咽喉,旁邊杜蘭看到了就拿細劍去刺那份文件,然而文件卻受到法術保護,無法毀壞。

  眼見連火都燒不掉文件,而羅賓就要將自己掐死了,杜蘭下定決心要將羅賓的手砍掉。就在此時,雖然沒有看到,但外面的莉雅卻感應到了。她藉著宴會的談話站起來朗誦聖經的詩篇──吟誦詩篇,也是「詩人」常用的施法手段。她一邊吟誦,一邊將酒倒在桌上,並沾酒寫了「HO」這個咒文,隨著吟誦結束,她將咒文從桌上抹掉

  這一抹,也將印上了羅賓手掌的咒文給消去了。杜蘭見狀趕快停止揮下去的劍,一場危機也就這樣消於無形。

  其實我很喜歡這樣的表示方式,甚至認為這才是魔法。因為它神秘、難以捉摸、令人敬畏。相反的,DnD 的魔法就做不到這樣的效果,因為它必須是可理解的

  事實上,並不是 DnD 的魔法完全做不到,而是它的設計不傾向這樣做。同時,玩家也往往不傾向這樣做。對玩家來說,魔法是工具性的──我只要施展這個法術,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玩家多半以這樣的心態在面對法術。神秘感?那只會阻撓我達成我的目的。玩家使用的法術是清晰的、具明確指標的。

  所以有兩個理由使 DnD 不傾向這樣做。第一,玩家需要的是直覺、簡單、明確的法術,為什麼我要自找麻煩而不滿足玩家?第二,這樣的設計必須以明確的世界觀在背後支援,因為那是其神秘的理由DnD 雖然以灰鷹世界作為基礎背景,但它顯然更希望能兼容無數的奇幻世界。而兼容世界觀就是沒有世界觀

  而且,就算想做,那是做得到的嗎?我正面對此一問題。我認為法術之所以使人敬畏,是因為它不確定、難以理解、難以知道其運作的原理。我們總是害怕我們不熟悉的東西,如果我們熟悉魔法是怎麼運作的,我們理解它,它的效果實際而穩定,那我們怎麼會敬畏它?正如我之前所說的,玩家需要的是工具性的魔法,能達到他們目的的魔法。

  但這涉及一個問題。對我們來說,我們當然會覺得敬畏,因為我們是觀眾,我們當然不知道故事中的法術是怎麼運作的。我們不知道莉雅怎麼察覺室內發生的事,我們不知道憑什麼莉雅能用這種方式抹掉它,我們不知道為什麼莉雅吟誦詩句就能扭曲敵人身上的詩篇,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馬克斯米利安吟誦詩句就能將對方爆頭。

  但故事中的人會不知道嗎?他們怎麼會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有什麼確定的效果?顯然他們知道,他們才會那樣做。那麼,為什麼我們會覺得那不可理解?反過來問,為什麼我們會覺得 DnD 中的魔法好理解得多了?

  這有可能是因為 Chevalier 的魔法反正就沒有讓玩家使用的打算,也沒有讓玩家使用的設計,所以它當然就沒有必要設計得可理解。但其他有使用魔法的動畫──譬如說魔術士歐菲──也沒有讓玩家使用魔法的打算啊,為什麼他們的魔法還是沒有神秘感呢,還是這麼地清晰、明確?所以說 Chevalier 的魔法之所以特別,應該有其他理由。

  我認為有一種可能,那就是 Chevalier 展現的是的力量而不是魔法的力量。像 DnD,只要說火球術,或是催眠術,自然就知道那是什麼,而且其效用是由法術本身決定的。魔術士歐菲的光之白刃、天之樓閣也是類似的情況,只要主角一唸咒語,我們就知道會有什麼效果。

  但在 Chevalier 中,卻像是人的力量越強,人就自然地能做更多事。施法者間的戰鬥是施法者本身力量的對決,而不是法術力量與法術內容的對決。因為展現在別人面前的是人的力量,我們雖然看得到法術現象,但那是以展現施法者本身的力量與特色為主,所以法術效果的特質就被淡化。這與我上面說過的工具化情況是類似的,Chevalier 的法術因為法術特質的淡化,其明確性就降低,工具化的情況也為之降低,這增加了理解的困難。

  另外一點,就是 Chevalier 展現的是精神的力量而非物理的力量。

  許多作品描寫法術是著重於物理性的傷害,但 Chevalier 中的法術卻是意象上的傷害。雖然有爆頭、七孔流血等「實際傷害」的效果,但不是詩篇(法術)引發了大爆炸、召來元素以殺傷敵人,敵人是先在精神層面輸了才會在物理上自然地表現出來

  如果是火燒、電擊、所以人死了,我們瞭解。但是精神上的傷害?那是怎樣的情況?怎麼會如此?這我們不能理解。我們不能瞭解精神層面過程到物理層面的部份是怎麼運作的。某人被燒死了,外在的火球術燒死他和他忽然人體自燃,何者比較明確?何者比較不能理解?何者比較令人畏懼?

  此外,還有聯想關係大於因果關係。就好像莉雅抹掉「HO」一樣,我們知道「HO」是詩人所用咒文之表徵,所以莉雅消滅了這個表徵,以達到消滅詩人的法術的效果。但這是怎麼可能的?畢竟施法的不是她,如果她要透過毀滅符號來毀滅法術,她應該先將自己作出的符號跟原先詩人施的法術作連結,但我們看不到這個層面。

  你可能會說那是世界觀如此設計,沒錯,但那就是聯想關係而非因果關係。它之所以是,是因為在因果上我們無法理解,我們無法解釋,或它有其運作的原理但我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我們理解事物的發展傾向於用因果關係解讀,但這現象是無法用因果解讀的,但我們卻認為它有效!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承認聯想的效果。就好像偵探小說中,用瓷人偶代替受害者,每殺一人就毀掉一個人偶,人偶與人在因果上沒有關係,是聯想讓我們將它們解釋在一起。聯想關係本身就讓人感到神秘、敬畏,如果它沒有這種效用,那偵探小說家也不會使用這樣的類比手法了。

  這麼說起來,在設計世界觀時,可以透過將魔法非工具化、重視精神層面的設計與表現、運用聯想等方式來使法術神秘、使人敬畏?我覺得這也許是可行的。雖然我之前說過,對玩家來說最方便的法術是工具化的,但這是可以靠規模的設計來彌補的。譬如說,將功能明確的部分轉到角色身上(這方法很多,應該不待說明),以淡化個別法術的工具性。而且某些遊戲,像白狼,對法術的設計就沒有 DnD 這麼地工具化明確

  但是這些如果沒有經過嘗試,我也沒辦法肯定這概念是否真的有效。因為就我的經驗來說,很多事一開始覺得很理想,但實際去做之後才發現並不如想像中那麼順利。

  也許你會說,為什麼要這樣做?DnD 不夠好嗎?我想,DnD 當然已經夠好了,但如果你不滿足於 DnD 所提供的,而且你也喜歡 Chevalier 的表現方式,那麼也許這篇文章可以成為參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