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幫助我們創作的方法中,分析情節也許是個不錯的訓練,而這也是相當適合 TRPG 的。什麼是分析劇情呢?簡單來說,就是拆解一個故事,使之成為個別的主題單位。為什麼我說這是適合 TRPG 的?這是因為在我們拆解了故事之後,這個行動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構成故事之要素,但在拆解之後,它們就不是線性的。
以前我曾提到過,以章為單位的劇情發展間彼此不一定是線性的,事實上在幕之間也是如此,為什麼呢?因為 TRPG 容許玩者自由選擇的權力。如果我們有權力先進行某事或不進行某事,那怎麼會是線性的呢?但什麼構成了幕?什麼構成了章?我覺得就是劇情元素。拆解故事,將劇情元素還原到基本型態,並思考原作者如何編排以激發情感,還有它們有沒有其他的編排可能?其他的編排方式將引發什麼樣的效果?思考這些,我覺得對 TRPG 的劇情設計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劇情元素分為三個層次,大約可以對應到我之前說過的「場」或「幕」、「章」、「劇」,但其中對應到「章」的部分是比較不精確的,因為它比較偏重主題性,而非單純多個幕的結合。所以我想我還是要給它們新的名稱,分別是情節單元、情節主題、故事主題。
什麼是情節單元呢?其實這是文學理論上的用語,我猜我的用法並不正確。如果以後我在文學理論中找到更接近的用詞,我會回來修改這篇文章。但在這邊我只是為了方便說明才使用它。在本文中,所謂的情節單元指的是最小的情節上的單位,可以將一段情節以簡單的方式說明,因為該情節具有融貫的主題性,與之前之後的其他事比起來顯然其包含的行動與事件自成一組。
譬如說我說「某人之死」,對於他的死,在小說上可以有大量的文字描寫,包括行動、心理描述。在劇本上,可以指定一系列的動作。但無論多麼繁瑣,在情節上它就是「某人之死」,我認為這是最小且不可分割的。同樣地,在某地,某人找到另一個人問情報,情報可能很大量、很多方面,甚至解釋了整個故事極大量的內幕與前因後果,但即使情報量再大,只要沒有插入其他事件,它就只是「某人在某地問另一個人情報」這樣的元素。
而情節主題,是包含了一個或一系列的情節單元,但單元間彼此未必是線性之抽象描述。一系列的情節單元可能未必只有一個情節主題,甚至它們中有部分涉及某一主題,而其他部分涉及另一主題。舉個例子來說,「愛情」就是一個情節主題,而很多情節與它有關,但當情節出現了某人為了愛情殺了他的君主,那就涉及了「背叛」的主題。這部分比較與動機有關。
而故事主題,則是故事所呈現出來的中心思想或其重心。它往往支配了大部分的情節單元。舉個例子來說,之前我曾提到過的《詭絲》,其故事主題可以說是「親情」,親情影響了大部分的人物行動與故事發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中心思想,或著說,有些故事的故事主題是含糊有爭議的。譬如說,輕小說《涼宮春日的憂鬱》有中心思想嗎?好像沒有,但如果要肯定地說沒有,又好像明明有某些幽微的主旨在。要爽快地說有或沒有似乎都有點困難,這也是一種情況。類型小說比較沒有故事主題可言,因為往往其類型就是故事主題,譬如說偵探小說,但也這是不一定的。
在本文中,我將以情節單元為主,因為後兩者對 TRPG 的幫助不大。故事主題也許關係到一些內涵方面的問題,但與進行劇情解構的關係不大,那比較是設計層面的。我之所以提出兩個主題,只是想說我並不認為分析只會得到情節單元而已。
接下來就進行實際地分析吧!這邊先以莎劇《哈姆雷特》第一幕為例。我也推薦各位一定要看看這齣劇本,它真切地表現出莎士比亞的天才之處,哈姆雷特這個角色實在是寫得十分出色,青年的滿腔情感、浪漫、憤世嫉俗、憂鬱,在短短的篇章間表露無疑。稍微離題了一下,現在再回頭來分析一下。
在情節單元方面,《哈姆雷特》的第一幕可分為下面幾個單元:
1、城堡上的露台出現已故國王的鬼魂
2、新王與已故國王的皇后成婚
3、哈姆雷特痛心於母親再婚
4、哈姆雷特的朋友告訴哈姆雷特亡靈之事
5、波洛涅斯一家討論哈姆雷特對奧菲莉雅的感情
6、哈姆雷特遇到亡靈並得知真相:故王是被新王所謀殺
7、哈姆雷特決定報復,並請求他的朋友守口如瓶
為什麼要分析情節單元?有幾個重要的原因。一方面,透過分析,我們得以瞭解到作者排序的原因,還有如何讓伏筆有層次地推展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技巧。另一方面,只有在我們將情節單元一一分開後,我們才能用非線性的眼光或思維去看待它,因為在我們分析之前,它只是一團故事而已,它只有可能是線性的。而只有我們將它有條理地分開,我們才有可能考慮其他可能的組合。
那麼為何要這樣設計呢?以這一段來看,重點在於哈姆雷特知道的真相:新王謀殺了舊王。但這個真相必須有伏筆。從伏筆出現到揭開,莎翁如何能有層次地帶出呢?一開始,哈姆雷特的朋友們談到了鬼魂,這預示著緊接著鬼魂就要出現。鬼魂出現了,我們知道他是誰,但他為何出現?這點我們卻不知道。在他要開口前,天亮了,他什麼都沒說,這邊帶出了懸疑。
接著是看似無關的對比場景(對比性的場景是重要的技巧,但在 TRPG 中不易實現),繁華熱鬧的新王婚禮。在後面我們知道了真相,關係謀殺是由新王進行的。因此在這邊新王的登場就有了意義,而且他的婚禮也成為伏筆,甚至我們可以猜測,與皇后結婚甚至是他謀殺的動機之一。因此,針對「帶出新王謀殺了舊王」這一真相,有兩個伏筆。第一,舊王的靈魂出現,表示有什麼內情──這是我們傳統的想法,也值得我們使用好達到直覺的暗示效果──具特殊性(被指定為某一個對象)的鬼魂之所以出現往往是有原因的。第二、新王的婚禮,一個新的國王還不會讓人聯想到謀篡,但他又娶了舊王的妻子為后,這就讓人忍不住聯想了。這就是伏筆。當鬼魂說出謀殺的真相時,我們可以很快地接受,因為已經有預兆了。
值得注意的有幾點。第一,為何作者要將新王的婚禮插在鬼魂出現和鬼魂告之真相之間?這是因為如果沒有被分開,則這兩段黏在一起,會降低其厚度。我作個比喻,對於重視口感的人來說可能可以感覺出其差別。三明治是兩片吐司中間夾著餡料,兩片吐司是「相近的素材」,我們用餡料隔開它們,這樣口感就具有層次了。但如果我們把兩片吐司放在一起,而餡料放在外面呢?那麼對我們來說,兩片吐司就跟一片吐司沒有差別,當然也沒有層次感可言了。這個比喻當然不是十分妥當的,因為口感是一時俱現的,但情節編排卻是層次遞現的,不過我相信應該能大概表達我所要說的:將兩區相似的素材隔開會比較有層次感。當然,可能有例外,像是所有人都急切地想要進行下一步的時候。第二,在「城堡上的露台出現已故國王的鬼魂」這一段,讓鬼魂正要開口時迎來黎明是非常精巧的。他必然不是只為哈姆雷特出現,所以他必然是願意跟其他人說明真相的,即使後來他看到哈姆雷特時,決定只跟他一個人說。作者必須讓人瞭解到鬼魂有話要說,但又不能讓他馬上說出來,因為那就沒有伏筆可言了。就情理上,他要說,就如同他後來會向哈姆雷特說一樣,但編排上,他不能說,至少一開始還不能,所以作者安排了其他事物阻止他,也就是黎明。為什麼這是要注意的一點?因為我們不能只埋伏筆卻不顧情理,如果他一開始不會說,那為何要出現?只是好看而已嗎?顯然不是。所以我們要讓他露出「想要說什麼」的樣子,好兼顧這部分的情理。在 TRPG 上,兼顧情理,這絕對是重要的。而且這齣劇告訴了我們,如果現在不是說出來的好時機,我們可以打斷它。
這麼看起來,上面我列出了七個情節單元,1是一組,2、3、4是一組、5是一組,6、7是一組。其中只有第5項是無關的,1、2、3、4都是6、7的伏筆。為何這邊會出現5呢?我們要從整齣劇來思考看看。這一段出場的人有波洛涅斯(大臣)、雷歐提斯(大臣之子)、奧菲莉雅(大臣之女,哈姆雷特喜歡之人),這三人都在劇情上有一定的影響力,前兩者是情節,後者則關係到哈姆雷特的心靈層面和動機層面。
為了避免多餘的麻煩,作者一開始就把雷歐提斯給趕到法國去了(他之所以要到法國,是因為他父親死時他不能馬上在丹麥,至於為什麼,各位可以試著自行分析後面幾幕),但他一定要先出場,而且一定要讓觀眾對他有一定的印象。為什麼呢?因為當雷歐提斯再出來時,他對父親死去(哈姆雷特所殺)的憤怒讓新王打算利用他殺死哈姆雷特,如果他那時才出場,或是即使他已經出場過但觀眾對他沒印象,那他就會很明顯地變成劇情上的工具。當然,他確實是,但我們可以讓觀眾覺得他不是,或不那麼是。怎麼做呢?作者讓雷歐提斯在去法國前跟他妹妹談到哈姆雷特的事。他冷靜地分析不宜跟哈姆雷特太親近,不是因為哈姆雷特是壞人,而是因為他是王子,不能輕易地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這可能最終使他的妹妹痛苦。這番頗具良心的話展露出他的人性與對妹妹的關心,這使他看起來不這麼地工具。因此,在新王婚禮上的戲份是不夠的,他一定要在這邊再有一場戲,足以讓他看起來不這麼工具的戲。
接著是奧菲莉雅。作為影響哈姆雷特的靈魂人物(無論她有沒有自覺,重點是哈姆雷特的感受),她其實相當地工具,但這不是容易令人察覺的,因為與她有關的事幾乎都是非情節的,就連她最後的死也都是旁人口述。在本劇中,她也實在不宜有太多主動性,因為那會搶走哈姆雷特的戲份,但她一定要有戲份,因為她對哈姆雷特有影響力,她的出退場,幾乎與哈姆雷特的瘋狂特質同時並進。因此,她也必須在這時就出場。另外,我們也要注意到,在5這個位置提到哈姆雷特的愛情是關鍵性的,對觀眾來說,談論這件事絕不能在哈姆雷特知道真相之後,因為如果哈姆雷特已經決定復仇了才提到他的愛情,那這就會成為拖累他復仇之心,而哈姆雷特的瘋狂、離世的特質也無法被激化,那會強調他只是一個普通人,無論他是不是。
在他決定報仇的前一幕提到他的愛情,會讓他的愛情成為已經逝去的,為了報復必須被割捨的事物。當波洛涅斯越以為愛情存在,其實哈姆雷特便是越離世、反世俗、反愛情的。但是,當奧菲莉雅死去,其實並沒有完全割捨的哈姆雷特受到了重擊,在那一段他瞬間從嘲諷世界、充滿恨意的離世之人回到了世界,所以這個角色是關鍵性的靈魂人物,她的存在工具性地突顯了哈姆雷特的瘋狂性,同時藉著她的死,哈姆雷特偏激的性格反而暫時冷靜。在他與雷歐提斯對決前,他甚至以為因此而死也無所謂,這正是奧菲莉雅的死將他從復仇的瘋狂意志中拉出所致,不然他決不會甘心受死,而要在殺死親王後才死。最後一幕之所以如此,完全反而是因為新王自己要殺他(但新王之所以如此,也是之前哈姆雷特的強烈報復意志所致)。
關於5這部分談得太多了。總之,奧菲莉雅是哈姆雷特的影子人物,她活著,哈姆雷特便瘋狂,她死去,哈姆雷特就成為凡人。這並不是因果上如此,而是設計理念上如此。這邊只是要說明,為何5要放在這個位置,這個劇情編排是有原因的。
那麼,在我們解析它之後,我們如何非線性地看它?讓我們實際地來 TRPG 化吧。首先要說一件事,我想如果 TRPG 化,玩者應該是由三組人馬組成:一、哈姆雷特本人;二、哈姆雷特的朋友;三、外來者。為什麼會有外來者?因為哈姆雷特的朋友,就算在職責上一定會遇到鬼魂,也不表示他們會知道奧菲莉雅的事。他們只是有可能知道。而且以他們的身份來說,他們不一定知道宮廷的太多事,因為他們只是下屬。這組外來者可能是國外使節,因為他們要能夠出入在重要場合,像是新王的婚禮,並能夠探聽情報。當然奧菲莉雅的是不一定會被探聽到(他們可能不夠主動),但他們的存在多了一層保證,機率上,情報更有機會出現。最重要的是,相對於哈姆雷特及其朋友,他們的立場能提供客觀或反面的視角。此外,因為以宮廷為主要活動範圍,所以他們可能也會遇到鬼魂,只要你給他們機會在晚上出來打混。
從上面的七個情節單位來看,前五項是必須在6、7之前出來的,那何時出來?出來的順序為何?這則由玩者自行決定。由玩者自行決定,就是非線性。該怎麼做呢?就是把這幾項給情報化。其中,3是沒有必要情報化的,因為玩者就是哈姆雷特本人,2作為必然發生的既定事實,也沒必要情報化,4是哈姆雷特的朋友的行動,可能會發生也可能不,所以不用情報化。除此之外,其他都可以情報化,也就是1、5兩項。針對這三組人,我們要關懷的是:他們有何機會得知什麼情報?
在1方面,我們可以這樣設計,第一個/第一群看到鬼魂的並不是哈姆雷特的朋友,而是某某某。那麼,這位某某某說的話就是情報,哈姆雷特的朋友可以接觸到,外來者組也可能接觸到,甚至哈姆雷特本人也可能接觸到。當然,最好不要讓哈姆雷特(下稱第一組)本人接觸到,因為這會讓伏筆較無層次地出來。但,讓他接觸到也是可以的。反過來說,如果帶團者打算阻止他接觸到也是很容易的。
有意思的是,讓哈姆雷特的朋友(下稱第二組)親自遇到鬼魂,和外來者(下稱第三組)遇到,意義是不同的。第二組於情於理會告訴第一組,但第三組卻不一定,他們如果已經得到情報再遇到鬼魂,但他們就知道那是舊王鬼魂,他們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告訴王子,甚至不知道謀殺之事的他們可能會告訴王,這對下一段劇情也決定性的影響,因為王如果知道鬼魂的事一定會很害怕,這可能會使他提早對第一組下手。如果他們沒有得到情報,就算看到鬼魂也不知道他是誰,那第三組便會感到好奇,並開始打聽,如果他們不打聽,那就更沒道理告訴王子或王。
所以在1方面,有幾種情況:
第一組
得到情報─直接在晚上去見鬼魂
沒有得到情報─第二組告之─晚上去見鬼魂
第二組
得到情報┬晚上去試驗─見到鬼魂─告訴第一組
└沒有去試驗,但晚上還是因為職責而看到鬼魂─告訴第一組
沒有得到情報─因為職責而見到鬼魂─告訴第一組
第三組
得到情報┬晚上沒去試驗
└晚上去試驗┬什麼都不做
├告訴第一組
└告訴王
沒得到情報┬什麼事都不做
└晚上閒逛看到鬼魂┬好奇追查┬什麼都不做
│ ├告訴第一組
│ └告訴王
└什麼都不做
為什麼第二組一定會告訴第一組?因為於情於理他們會這麼做,之前的文章我提有到利用角色性格讓他們完成劇情需要就是如此。如果他們真的沒有講(基於總總理由),那我們就只好讓第一組自己得到情報或偶然地看到鬼魂了。這是其他組都沒有觸發關鍵劇情的下下策。
在5方面,主要是與奧菲莉亞對話,及知道波洛涅斯和雷歐提斯對這場愛情的看法、評價。這方面,第一組只能跟奧菲莉亞講話,但無法從波洛涅斯和雷歐提斯那邊得到真正的看法,不是如果表態強烈,那雷歐提斯有可能說真話。第二組,奧菲莉亞可能會因為他們是哈姆雷特的好友而稍微透露真心,第二組要不要代為轉達是另一回事,但因為他們的身份,所以她的父兄可能也不會講真話,如果會的話,雷歐提斯比較可能,因為這是個性問題,全看玩者如何去套話。第三組,對於奧菲莉雅來說比較陌生,奧菲莉雅可能只是有禮地對應,但波洛涅斯和雷歐提斯──尤其是前者──可能就會大方地談自己的看法。
因此第5有可能是這樣:
第一組
跟奧菲莉雅對話┬生份的回應
└透露真心
跟波洛涅斯對話─熱情的敷衍
跟雷歐提斯對話┬不透露自己看法
└基於對玩者角色的敬愛而坦言
第二組
跟奧菲莉雅對話┬生份的回應
└透露真心┬告知第一組
└不告知
跟波洛涅斯對話─沒興趣回應地敷衍
跟雷歐提斯對話┬不透露自己看法
└希望透過玩者角色轉達第一組┬轉達第一組
└有負所託
第三組
跟奧菲莉雅對話─生份的回應
跟波洛涅斯對話┬熱情地交談,但與第一組無關
└熱情地表達自己對於第一組的看法┬轉述
└不轉述
跟雷歐提斯對話┬友善地交談,但與第一組無關
└表演自己對於第一組的看法┬轉述
└不轉述
好。那麼,1、2、5三項,在6、7前可以因玩者決定而自由地變更順序,這就是非線性的了。一但到了6被告知真相(無論第二組、第三組在不在場),那麼7要怎麼演就完全是玩者之間的問題了,應該交給他們自由發揮。請看,這樣《哈姆雷特》不就被 TRPG 化了嗎?雖然這邊看起來第一組能做的事不多,但那只是參考原劇本得來的結果,事實上第一組能做的事可多了。第二組不能與新王、王后對話,第三組只能得到禮貌的回應,要建立這兩位 NPC 的形象,只有第一組能辦到。不過,這與劇情分析無關,所以就先不提了。
總結一下。我認為分析劇情有其好處,第一,知道別人如何層次地鋪陳有助於我們練習,第二,解構劇情使我們得以用非線性的眼光去看他們,在將之化為情節單元後,我們可以思考哪些可以變換位置而哪些較不適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