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我選擇角色主題會先注意有沒有什麼音樂是同一旋律,不同主題的。這樣的音樂對建立角色形象有絕佳的幫忙。這有兩個層面:一、旋律的不同主題可以用於處理角色的不同層面,譬如說悲傷的一面、憤怒的一面,或是下定決心的心情;二、透過音樂所給予的形象,能幫助帶團者聯想這個角色的背景與發展。
就第一個層面來說,不同情境的主題重覆,給予的共鳴比較大,這在角色上或是在事件上都一樣。譬如說,在流浪的騎士團中,第一部的堡壘降臨用的是ツバサ.クロニクル的 a song of storm and fire,可以從下面試聽。在第二部中,角色們因為某些原因失去了記憶,當別人施法幫他們恢復記憶時,他們回想起了關於斷劍盟的一切──因為有悲劇的暗示(團員角色雖然想不起來,但團員自己很清楚,對於娛樂團員來說可以善加利用其中差別),所以這時用了同旋律的 storm is coming,一樣可以在下面試聽。
我要說的是,如果在恢復記憶時用了是無關的音樂,雖然也許能符合情境,但最多也就只是如此了。然而使用同旋律的音樂,在符合情境之外,卻能帶給團員額外的感觸。這是關於事件主題的,接下來舉角色主題的例子。
流浪的騎士團中的劍士長,主題音樂是陰陽師系列的陰陽師2メインテーマ,這個音樂在他第一次出場時,與樓上隱形的維絡絲.席雷面對面時使用過,並作為敵人帶給團員角色壓力。但下一話,他與法士長的密室對話,用了該旋律的另一變奏,陰陽寮。 這是一首頗具感情的鋼琴曲,立刻建立了劍士長的另一形象。曦月的玩家甚至立刻說,她可以感覺到劍士長與維洛絲的相似之處。我並不是說音樂的搭配真的神奇到 可以給予指定的形象,但是很顯然地,對於建立形象有著絕對的幫助。上面這個例子,只是作為其效力的佐證。下面可以試聽這兩首曲子。
你可能會說,這邊看不出用同一旋律的必要性。但事實上是有幫助的。因為透過同一旋律,你可以讓團員意識到,現在正以某人作為主題發展情節。如果不是用劍士長的主題,那麼團員的心思不一定會放在這個角色身上,但如果團員將心思放在他身上了,那團員就會配合地開始為這個角色建立形象。這種提點的作用並不只是建立形象,也有著暗示、製造懸疑的作用。這點我在關於角色主題音樂一文中提到過了,流浪的騎士團第一部的最後決戰,從角色登場到表露身份,一系列的音樂都具有暗示/雙重解讀作用,這與主導動機的原理相似。
以上是第一層面,下一篇,我會說明第二層面。
延伸閱讀:
[觀點]如何選擇角色主題音樂(二)
[觀點]如何選擇角色主題音樂(三)
我要說的是,如果在恢復記憶時用了是無關的音樂,雖然也許能符合情境,但最多也就只是如此了。然而使用同旋律的音樂,在符合情境之外,卻能帶給團員額外的感觸。這是關於事件主題的,接下來舉角色主題的例子。
流浪的騎士團中的劍士長,主題音樂是陰陽師系列的陰陽師2メインテーマ,這個音樂在他第一次出場時,與樓上隱形的維絡絲.席雷面對面時使用過,並作為敵人帶給團員角色壓力。但下一話,他與法士長的密室對話,用了該旋律的另一變奏,陰陽寮。 這是一首頗具感情的鋼琴曲,立刻建立了劍士長的另一形象。曦月的玩家甚至立刻說,她可以感覺到劍士長與維洛絲的相似之處。我並不是說音樂的搭配真的神奇到 可以給予指定的形象,但是很顯然地,對於建立形象有著絕對的幫助。上面這個例子,只是作為其效力的佐證。下面可以試聽這兩首曲子。
你可能會說,這邊看不出用同一旋律的必要性。但事實上是有幫助的。因為透過同一旋律,你可以讓團員意識到,現在正以某人作為主題發展情節。如果不是用劍士長的主題,那麼團員的心思不一定會放在這個角色身上,但如果團員將心思放在他身上了,那團員就會配合地開始為這個角色建立形象。這種提點的作用並不只是建立形象,也有著暗示、製造懸疑的作用。這點我在關於角色主題音樂一文中提到過了,流浪的騎士團第一部的最後決戰,從角色登場到表露身份,一系列的音樂都具有暗示/雙重解讀作用,這與主導動機的原理相似。
以上是第一層面,下一篇,我會說明第二層面。
延伸閱讀:
[觀點]如何選擇角色主題音樂(二)
[觀點]如何選擇角色主題音樂(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