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麼是愛這篇文章中,我曾提到過我不認為「成為」一個角色比「扮演」一個角色好,而這篇文章就是要說我為何有這樣的想法。本文中也涉及一些扮演的心態,或許能成為扮演方向之參考。
那麼,什麼是「成為」角色,而什麼又是「扮演」角色呢?對我來說,所謂的「成為」角色就是與角色的想法、情感合而為一,直接面對角色所面臨的情境。而「扮演」角色,則是與角色尚隔著一層,所以角色有著他的情境,但我的內心其實是冷靜的,並且能慎密地繼續控制角色。
我猜──我不能肯定,因為我終究不知道其他人真正的想法──有些人會認為「成為」比「扮演」好,是因為他們認為所謂的「扮演」,只是讓角色進行某事某事,無法真正地接觸到角色的情感。這樣的說法,並不是完全不對(也不完全正確,我後面會再說明)。但我認為對 TRPG 來說,「扮演」的重要性是比「成為」高的。
為什麼呢?我認為就玩者來說,透過 TRPG 能得到的有兩個。一個是被動的「觀賞感」,一個是主動的「自我達成」。被動方面,是外在情境對角色的刺激。認為成為角色比較重要的人,可能會認為只有成為角色才能造成觀賞感,因為這樣才能對於角色所處的情境感同身受。但事實上我覺得這是不必要的,因為不用成為角色,玩者一樣能對角色的情境感同身受,「戲劇」就是明證。明明我們只是觀眾,事情並沒有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很安全,但我們卻對戲劇的內容產生憐憫或恐懼,這表示我們不用直接身歷其境就能夠感同身受。
甚至,就是我們就是必須要跟角色隔著一層,才能體驗到我們真正想在 TRPG 中接受到的。因為如果角色確實地感到恐懼,玩者豈不是也該覺得恐懼?要是角色要精神崩潰了,難道玩者也要精神崩潰?我相信顯然不是,任何玩者都不會真的期望跟角色的情感完全地一致。如果玩者真的需要在 TRPG 中被動地獲得什麼,那就是戲劇性的觀賞感,而不是完全與角色同化。
所以在接受的過程中,與角色隔著一層以達到「觀賞感」,是在扮演的心態下才能達成,成為角色反而做不到。
而在自我達成的過程中,又分為兩個層面,分別是角色的自我達成和玩者的自我達成。角色完成了任務,就是角色的自我達成。因為是玩者使角色完成了任務,所以這部分的自我達成也會轉移到玩者身上。在這方面,我認為所謂的成為角色和扮演角色是沒差的。在前者,是玩者成為角色,並直接體會角色成功的喜悅,而後者,則是透過「扮演」角色,設計角色行動,並因為自己的設計成功而得到喜悅(說明一下,這邊的設計是符合角色設定的行動,而不是無設角色設定,單純地因應劇情以作出最好的反應)。因此這兩者都能得到完成感。
而玩者的自我達成的部分,則是「成為」角色無法獲得好處之處。為什麼呢?或者問,什麼是玩者的自我達成?玩者的自我達成,是在 TRPG 的遊戲過程中,與角色情境沒有直接關係的主動部分,也就是使角色成為角色的那部分。譬如說,玩者設定了一個笨蛋(智力6),但它使這個笨蛋不是扁平的笨蛋,而是有人性、有苦惱,甚至是為了自己不夠聰明而痛苦的笨蛋,這個行動就是玩者自己的自我達成,因為他成功地角色成為角色應有的樣子。很顯然,成為角色做不到的。
有人可能會說,怎麼會做不到?如果我成為了角色,我自然就讓角色成為他該有的樣子不是嗎?也許是的,但這個過程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的目的是,讓玩者感到自我達成。如果玩者完全地成為角色,那一個弱的角色,並不會讓玩者有成就感,相反的,只有讓玩者覺得自己很強才會有成就感。只有玩者與角色中間隔著一層,才有可能讓玩者坦然地接受自己扮演的是個弱者,並努力使這個弱者表現出他該有的樣子。如果有人跟你說,要你「成為一個角色,心甘情願地接受它弱的部分並表現出來,那是角色扮演遊戲必須付出的代價。」如果真的有人這樣說,那我必須說那是不仁的,因為它違反了角色扮演遊戲的目的。如果我們真的要付出什麼代價,那也只會在遊戲外(如為了玩 TRPG 而放棄看電影,或冒著被女朋友殺死的危險翹掉了一次約會),而不是在遊戲中。
講到這裡,其實我們已經可以放棄「成為」角色此一概念了。為什麼呢?因為真正希望玩者成為角色的人,根本不存在。甚至我們可以說,根本就沒有成為角色這麼一回事,有的只有扮演而已。只有這樣才能幫我們解決本文所遇到的一些問題。譬如說上文關於「成為」和「扮演」如何獲得玩者的自我達成方面,我想應該還有可辯駁之處。但到澄清到最後應該會發現只是定義問題。不只是這一點,我們從全文的脈絡應該可以看出,完全符合「成為」的情況是不存在的,而且那也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不會希望玩者X成為A(X=A),而是希望玩者X使A成為A(X≠A)。所謂的「成為」只是一個模糊的期望,只是希望玩者對角色負責的期望,而不是真的要玩者就成為角色。
那麼,會要求「成為」甚於「扮演」就可以理解了,因為這是以期望去要求實現,但事實上我們只能實現,也只有實現能帶給我們好處。不過,「成為」這個期望還是必要的。因為如果失去了此一期望,那追求成求感的要求就會趨向於實踐在遊戲實現層面而不是角色扮演層面,除非帶團者設計出來的遊戲就是以角色扮演為主要成就來源,但這不容易。什麼是實踐在遊戲實現層面?這就是說,遊戲以獲得成就感為目的,這可能會驅使玩者以達成目的為目標,而不是以角色扮演為目標。
但這樣玩者將會失去很多。我曾經說過,我們之所以玩角色扮演遊戲,就是因為角色扮演遊戲能帶給我們其他遊戲不能帶給我們的。我也說過,扮演本身就帶來樂趣。所以我們要避免玩者陷入沉淪於遊戲實現層面的情況,這時候「扮演」一詞就不夠明確了,因為扮演只是一個現實,不能告訴我們怎樣地扮演。而「成為」一詞,則足以作為指標,甚至是 TRPG 的道德指標,告訴我們一個模糊的應該前進的方向。但我們也必須知道,事實上我們實現的部分是扮演而不是成為,因為如果我們不知道,那我們就會強迫玩者成為角色,而失去遊戲的目的。正如同我們不知道道德的目的,以致於不小心用道德迫害到別人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